近日,學校組織師生赴薊州區盤山烈士陵園,開展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背包里的大思政課”思政實踐研學活動,通過實景、實物、實情開展“知行課堂”,讓師生們在追尋紅色足跡中銘記歷史。
在此次實踐教學活動中,師生們參觀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認真聆聽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徐一卯為師生們講述了一位老八路——徐鯤的抗日故事。徐鯤用一生的選擇與實踐證明,如何將個人的成長融入民族救亡的征程,如何讓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李延超表示,要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厚植愛國情懷。同學們紛紛表示,將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此次實踐教學活動著力推動革命文物特別是抗戰文物資源賦能學校思政課建設,以開展“背包里的大思政課”形式,實現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深度融合,使學生們通過“走、看、聽、講”的多樣形式真切感受革命先烈艱苦奮斗、英勇獻身的精神,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感。下一步,學校將以天津市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單位建設為契機,深化“大思政課”建設,不斷創新“背包里的大思政課”,豐富“知行課堂”的內涵,引導廣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