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4月10日,黨委常委、副校長蘇榮華帶隊先后赴東麗區萬新街道辦事處、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色醫學中心、東麗區萬新街道香邑花園社區黨建服務中心,聚焦黨建共建、人文社科、人才培養與社區治理等議題開展深度交流,推動校地合作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
黨建業務融合,打造“雙向賦能”合作模式
在東麗區萬新街道辦事處,雙方圍繞“黨建與社會治理創新”展開座談。萬新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淑波介紹了“黨建融合促發展”的萬新區域經驗。希望借助高校智庫優勢,在社會組織培育、智慧社區建設等領域提供理論支撐。蘇榮華表示,學校高度重視黨建與專業融合發展。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社會學等學科專業在聯合提高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新業態黨建等課題研究中有著獨特優勢。隨后,雙方共同簽訂“校地共建框架協議”。

凝聚育人共識,構建“產學研用”培養體系
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色醫學中心,雙方圍繞“高校人文社科專業實踐育人”展開探討。中心主任楊震表示,希望以人才培養為引領,與高校共建“產學研用”人才培養體系,在醫療衛生系統中嵌入案例教學,共同在解決醫患關系、加強臨終關懷等方面提升實踐能力。蘇榮華表示,學校持續聚焦“新文科”建設,通過校政企共建,發揮各方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積極拓展高校參與醫務社會工作的新渠道與新方式。
服務基層治理,共繪“校社聯動”同心圓
在東麗區萬新街道香邑花園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雙方聚焦“社區治理現代化”展開實地調研。社區書記蘇珊珊帶領大家參觀了“民生議事廳”“鄰里共享空間”等地,提出了基層面臨的“一老一小”服務、社區協商機制建設等痛點需求。社會發展學院主要負責人表示,學院將以社區治理創新實踐為基礎,組織師生參與社區調研、志愿服務項目設計等工作,同時推動教師進社區,開展社會政策解讀、輿情應對等專題培訓。下一步,雙方將繼續圍繞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智慧養老場景開發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聚焦國家戰略與地方需求,培養更多“接地氣、能干事”的人文社科人才,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