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歲的陸勝蘭,現在是即將步入大三的學生,同學們喊她蘭姐姐或是“蘭班長”。
此班長非彼班長。因為有五年軍旅生活又擔任過新兵班長,大家用這個“昵稱”表達對陸勝蘭的崇拜。
2016年9月,就讀于天津理工大學的陸勝蘭剛剛升入大二,看到學校的征兵宣傳時,應征入伍。這個決定不是一時興起,是早已在她心中醞釀多年的一個夢。
“其實從高中開始我就很向往當兵,中學軍訓看到官兵們每天訓練時那樣精神抖擻,我就很羨慕,感覺這樣的生活每一天都很充實。當時年齡也比較小,還不曾有‘保家衛國’這樣崇高的理想,但覺得當兵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原本想在高中畢業后就應征入伍的陸勝蘭,接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心想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就決定先讀大學。但是當兵的愿望一直在她心中扎根,這個愿望強烈到,讓她主動申請將兩年的服役時間延長到了五個年頭。
從部隊退役回歸大學校園后,總有人問陸勝蘭:當兵苦不苦、累不累?后悔不?重來一次還會不會這樣選擇?她就笑答:“如果后悔的話,我怎么會申請延長到五年呢?五年的兵我都沒當夠!”
要說當兵不苦,那是假的。然而這種苦,帶給陸勝蘭的卻很多——沉穩、堅毅、豁達的強大心理和一副百煉成鋼的好身體。
陸勝蘭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成長,是在2018年參加練兵大比武的時候。“幾個單項科目比賽之后,我心態崩了。”
前幾個單項科目完全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再加上最后一個單項成績被判無效,陸勝蘭心情跌落谷底。放棄嗎?放棄可太容易了,難的是咬牙堅持。她回想起賽前的集訓,自己每天在近40度的高溫下裝備齊全的負重訓練,直到全身上下被汗完全濕透;想起她為了練手榴彈投擲,手臂不知揮了多少次,直到抬都抬不起來還想繼續練下去;想起自己在跟槍械這些“鐵疙瘩”的日夜相處中,手是怎樣磨破了結痂,又裂開又結痂……想到這些,陸勝蘭豁然開朗了,這么苦的訓練都能堅持下來了,不能對不起集體,也不能對不起流過的那些汗水。她重整旗鼓,在最后一天的綜合科目中以排名第三的好成績,榮獲比武個人三等功。
“這次比武讓我明白了很多,我發現經歷這個挫折之后,我的內心強大了,失敗了也不怕,咬牙再來唄。”五年的軍旅生涯,讓陸勝蘭把堅韌的軍人品格,也帶到學業和生活當中。
2021年剛回到學校時,因為課業中斷五年,陸勝蘭感覺自己跟同學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不怕,迎頭趕上就行了。每天剛下課,她就去圖書館自習,有時候學到連飯都忘了吃,最后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14名的成績。可是,她卻總說,這成績不值得一提,還得加把勁兒再努努力才行。
除了學習,她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分一秒的時間都很珍惜——擔任學院征兵宣講員;去中北小學進行國防安全教育講座;主動請纓到學校人民武裝部報到;當起小教練,帶領大一新生早操晨練;擔任學院新生軍訓的教官;在學校核酸檢測工作中當志愿者……
每次學校測核酸,為了上課之前能夠測完,都是在凌晨開始。陸勝蘭說,通常如果三四點開始采集,作為志愿者就要在兩點起床,到操場上準備。她的任務是信息錄入,但每次都會從一開始堅持到全部采樣完成。每次,她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就幫同學干其他的工作。她覺得,自己年長,照顧弟弟妹妹們那是應該的。因為志愿工作無法保證睡眠,所以老師會安排同學們輪崗換崗,每到換崗時陸勝蘭便總是催著其他同學去休息,自己堅守崗位。“我在部隊時經常起早貪黑,去野外訓練時夜里更得輪著站崗,所以早已經習慣了,不覺得辛苦,而且經過那五年的磨煉,我的身體素質也更好一些,所以讓同學先休息,我能堅持。”
在學校,陸勝蘭照顧同學,在家里,也是父母的主心骨。去年暑假,陸媽媽生病住院,都是她忙前跑后,每天去醫院照顧護理。“我媽媽總說,我被閨女寵得好像小孩兒一樣。”
即將開始大三生活的陸勝蘭,對自己的未來規劃得井井有條。暑期參加南開區的民兵集訓,9月開學后要擔任教官帶大一新生軍訓。她還希望自己再新的一學年,繼續提高成績不斷超越自己。“五年的軍旅生活對我影響很大,如今雖然退役了,但是我會把軍人那堅韌不拔的精神帶到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畢業后我想考公務員,繼續努力為國家做貢獻。”
陸勝蘭,女,中共黨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功能材料專業本科生,2016年至2021年服役于76集團軍某炮兵旅,曾獲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1次,“優秀義務兵”“優秀士官”“四有優秀士兵”等榮譽稱號,2018年9月在部隊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現擔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新生總學長助理,2022級新生軍訓學院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