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藝術學院與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在木雕博物館聯合舉辦清宮節令膳碗展覽。本次展覽由市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接津帶隊,共同參與展陳工作。

本次展覽共展出13件明清瓷器,其中包括清道光官窯節令膳碗11件、明崇禎青花蕉帕記故事圖筆筒1件、清康熙青花老子出關圖盤1件。道光官窯膳碗以成套形式展出,按四時節令設計,在不同節令輪流使用,充分展現了清代宮廷節令習俗與御窯制瓷工藝的完美結合;乾隆朝節令膳碗碗樣,將這一主題文物的完整與精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充分彰顯了清宮內府瓷器的設計模式;清宮節令膳碗采用傳統節令,器型規整、色彩典雅、紋飾精美,集中體現了清代宮廷對節令禮俗的重視及御窯制作的水準,吸引了眾多同學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在展覽過程中,學院邀請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文博館員趙磊為同學們帶來“明清景德鎮瓷器紋樣設計二三談”主題公開課。他選取清康熙朝十二花神杯、耕織圖盤、道光朝節令膳碗等明清景德鎮瓷器,分別與明代版畫、古詩選集、清宮檔案、內府畫樣等各種文獻資料進行介紹。展示了不同類型的官樣,包括紙樣、木樣、合牌樣、實物樣等,講解了民窯與官窯的特點。結合清宮檔案和實物圖片,詳細闡述了節令膳碗燒制的歷史背景、形制特征、燒造數量、具體用途、獨特地位和仿制情況。讓同學們感受明清景德鎮瓷器圖案紋飾來源的多元化、豐富性,以及瓷器紋樣背后所凝結的文化底蘊。
本次活動是藝術學院與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簽署“傳統技藝與數智化人才實踐基地協議”“產學研戰略合作基地協議”后的首場合作活動,旨在將文物展示與教學實踐深入融合,讓參觀師生在“沉浸式”參觀和“場景式”學習中,近距離體驗文物的魅力,深切感受到明清瓷器的工藝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