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態安全科普課在天津師范大學第三附屬小學開講。化學化工學院“化語科普”宣講團聯合精武鎮團委,通過“知識+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將國家安全教育課堂打造成沉浸式生態實驗課,讓小學生們在互動體驗中系好人生“第一顆生態安全紐扣”。

“熱帶雨林每消失1分鐘,就有300個足球場面積的生態屏障在崩塌。”大屏幕上,由科普團隊自主設計的動畫短片《生命密碼》引發小學生陣陣驚嘆。生物與醫藥專業研究生手持紅火蟻巢穴模型,將深奧的生態學知識轉化為童言童語,通過荒漠化實景對比、生物入侵演示等數字化手段,將抽象的生態安全理念轉化為可視化的生態安全警示。
在“生態小衛士”實訓基地,學生們戴上卡通昆蟲飾品,小心擺放瓢蟲、蝴蝶等模型,在沙盤上搭建出錯落有致的立體生態鏈。一幅幅充滿想象力的生態畫卷展現在眼前,大家也在寓教于樂中很快掌握了生物防治、物種鑒別等基礎技能。

黃、藍兩隊學生通過幸運轉盤抽取“盲盒”題目。面對題目他們時而托腮沉思、時而熱烈討論。答題以闖關積分形式植入學生認知體系,經過三輪情景模擬訓練,小學生答題正確率提高80%。

本次活動通過生動的科普宣講和互動體驗,讓小學生們了解到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緊密聯系。下一步,化學化工學院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深入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展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生態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維護國家安全,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