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踐團走進天津市武清區,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非遺技藝”“探索振興密碼”展開社會實踐活動,讓青春之力在實踐中錨定方向、蓄力生長。

科技賦能產業 夯實創新基石
在中國電信智能算力中心,實踐團參觀了國產液冷萬卡智算池和一系列運行保障系統,直觀地感受數字技術為新質生產力注入的“硬核動力”;在天津京濱工業園,深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應用的一線陣地,了解各個實驗儀器,觀看科研過程,深刻感受到材料升級是如何驅動汽車產業變革的;在京津產業新城核心區,深入了解武清產業布局,從新材料產業的蓬勃態勢到人才引進政策,探索區域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中的作用;走進天津南玻節能玻璃公司,體驗三銀玻璃與普通玻璃的巨大差距,體會“新質生產力”在生產方面的生動詮釋。

傳承非遺技藝 煥發文化活力
在“地毯之鄉”崔黃口鎮,實踐團走進織采宮——崔黃口地毯文化展覽館。在講解人員的介紹下,了解百年地毯產業如何成為世界地毯三大產業聚焦區之一。同學們實際觸摸各種材質地毯,近距離觀看手工織毯;探訪曹子里絹花文化園,參觀了黨建展示、歷史沿革、主題展館、精品展示、電商直播和非遺體驗六大功能區;在非遺傳承人李秀亭老師與苑澤春老師的講解下,體驗手工絹花的非遺魅力。

文旅融合賦能 繪就最美畫卷
實踐團走進運河文化村落李大人莊村,參觀村史館,傳承紅色基因;走在青龍湖畔,了解高端民宿集群(庭院觀景、親子樂園、大棚采摘)帶動村民就業增收的新型運營模式;在下沉式智能大棚,體驗現代農業技術下的高品質農產品;走進黨建服務中心,了解了“黨建+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體驗了VR智慧黨建平臺,“云體驗”全國各大紅色展館。

青年知行合一 擔當時代使命
實踐團通過產業調研、非遺體驗、鄉村走訪等形成調研報告。成員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悟新質生產力在技術革新、文化傳承、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立志將專業所學融入國家發展,以創新之力推動新材料研發與產教融合,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青春動能。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實踐團通過產業調研、非遺探索、鄉村實踐等方式,生動詮釋新質生產力在技術革新、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中的核心動能。下一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將錨定強國使命,以專業智慧驅動產教融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