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藝術學院實踐團走進天津市西青區、河北省唐山市等地,開展“文脈承星火,新聲潤鄉土”主題實踐活動。實踐團依托學院專業特色,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守護文化根脈、聚焦鄉村賦能與基層服務,以實際行動彰顯青年的擔當與使命。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實踐團赴唐山市冀東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以寄托深切緬懷;在冀東烈士紀念館,思政課教師李無雙結合史料講解冀東抗戰歷程與英雄事跡,感悟家國情懷與偉大抗戰精神。實踐團赴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重溫愛國學生救亡游行場景;走進中共天津歷史紀念館,了解黨領導北方抗日的光輝歷程。實踐團通過一堂“背包里的大思政課”,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融合,不斷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

守護文化根脈,煥發非遺生機
實踐團走入唐山博物館,通過實物、影像及互動體驗等方式了解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的發展軌跡和藝術成就,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聆聽李大釗等唐山英雄人物事跡,汲取精神力量。在唐山市景泰社區,實踐團與小學生開展“學思想,悟文化,傳非遺——皮影戲里的中國”主題宣講,帶領他們共同繪制皮影,以創新方式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施展專業所長,振興鄉村發展
實踐團走進西青區小卞莊村,追溯村莊發展脈絡,深入田間了解農作物種植銷售情況,借助專業所長拍攝助農短視頻,為鄉村經濟發展賦能。帶領村內兒童共同繪制二十四節氣主題的非遺簸箕畫,講述農耕故事與非遺文化,作品被懸掛于村史館中,為鄉村文化繁榮添彩。學院與小卞莊村簽訂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共建協議并舉辦授牌儀式,以藝術為筆續寫助農興鄉新篇章。

藝術賦能社區,服務基層治理
在唐山市景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深入了解社區治理的精細化運作,結合專業特長為社區改造建言獻策。實踐團赴天津市津南區光明樓社區、金華南社區,根據公共空間現狀、居民實際訴求等展開實地調研,圍繞功能優化、文化融入等為社區公共空間提供創意改造方案,形成“專業技能+社區需求”的適配模式,為藝術賦能基層治理提供可借鑒的路徑。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藝術學子在傳承中明晰使命擔當,在守護中堅定文化自信。下一步,藝術學院將繼續搭建實踐育人平臺,用藝術點亮文化傳承之路,以美育夯實社會服務之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