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我校2025年第七場(總第37場)“明理青椒”沙龍舉辦。理學院教師張碩、生命健康智能檢測研究院教師王博、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教師王平、藝術學院教師陳冰晶、功能晶體研究院教師李從剛作學術報告。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鐵,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杰青丁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優青張志明,功能晶體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優青俞洪偉擔任嘉賓。

張碩作“多復變函數論中擬凸域上的Carleson測度”報告。他在擬凸域——多復變函數論中最重要的一類區域上研究了Bergman空間的Carleson測度的等價刻畫,給出了復合算子的有界性和緊性的充要條件。

王博作“高性能氣體分離膜結構設計與構筑”報告。他立足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以開發高效節能的碳捕集技術為出發點,致力于CO2分離膜研究。針對工業上CO2混合氣常處于高壓環境,且分離膜結構高壓穩定性差等問題,受到人體骨骼等天然力學材料結構特性的啟發,將相反且協同的元素引入膜結構中,構筑了一系列具有二元協同效應的氣體分離膜,極大的拓寬了分離膜在復雜環境下的應用。

王平作“高效光敏劑@團簇復合體系光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報告。他闡述了高效光敏劑@團簇復合光催化體系的開發及其在光解水產氫、光還原CO2以及光氧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學品等方面的性能和機理研究。

陳冰晶作題為“感知綠色空間——植物景觀偏好的實證研究”報告。她以園林植物景觀空間為研究對象,利用眼動追蹤等技術探索人們的視覺感知,定量分析樹木、植物景觀林外空間、林內空間、植物景觀類型中影響視覺偏好的結構特征,提出綠色空間視覺感知與偏好的理論框架。

李從剛作題為“新型氧化物非線性光學晶體設計及性能研究”報告。他采用自下而上的構建方法,結合功能基元模塊化策略,設計制備了多種新型氧化物非線性光學晶體,并評估了這些氧化物晶體的非線性光學特性和潛在應用價值。
嘉賓圍繞報告內容與沙龍學員進行交流探討和專業指導,鼓勵青年教師要明確工作方向,加強學術溝通交流,在思想碰撞中發現交叉點;要走出實驗室,了解不同學科的前沿動態,拓寬學術視野,產出更多的前沿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