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3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第十八屆國際有色及特種鑄造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天津理工大學聯合中國鑄造協會,在展會現場精心組織開展了“背包里的大思政課——鑄造實踐日”活動。活動通過“產教融合+思政對話”雙線沉浸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邊界,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材料行業的獨特魅力的同時,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知行課堂”。

在會上,中國鑄造協會會長張立波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親切交流互動,以“中國鑄造行業的發展”為主線,生動講述了中國鑄造行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奮斗歷程,深入分析了鑄造行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激勵廣大學子扎實學好專業課程,早日投身到鑄造行業的發展浪潮中,為行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在參觀環節,與會師生實地學習了3D打印精密鑄造工藝、智能化砂型鑄造生產線等前沿技術,近距離觀摩了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鑄件、大飛機發動機關鍵部件等“大國重器”實物展品。曾經以抽象工藝圖形式呈現的鑄造知識,在眼前的智能制造場景中變得真實可感、觸手可及。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使學生們真正了解了專業背后的產業價值,也點燃了同學們的專業學習熱情。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學習實踐活動收獲頗豐,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天津理工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馬紅健介紹,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相關機制改革。創新搭建的“鑄基成材”材料行業育人共同體,有效聚合了高校、行業、企業等多方優質育人資源。通過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們在行走中接受思政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此次“背包里的大思政課——鑄造實踐日”活動,正是學校以多維度、沉浸式、專業化教學模式,將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持續打造系列“知行課堂”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學校還將持續探索更多創新教育模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