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圍繞學校“七新”改革發展思路、實新行動“三大工程”和2025年度黨政工作要點,本年度教務處將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打造高質量本科教育。
謀劃為先:立足當下要務,面向長遠發展,做好“十五五”規劃
立足當下要務,全力做好審核評估、謀劃好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一是迎評促建高質量做好審核評估工作,在迎評期間,落實好上學期整改推動會部署的各項任務;在全校營造迎評促建濃厚氛圍;聚焦審核評估工作,與各學院各部門齊心協力做好迎評促建各項工作。二是以評促建謀劃好年度重點工作,以審核評估為抓手促推學校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針對綜合診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完善制度、出臺措施、注重落實、強化監督、做好反饋、及時改進,將相關指標納入到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中。
面向長遠發展,做好“十五五”本科教育教學發展規劃。面向“十五五”,本科教育教學將著重在專業優化調整、面向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需求和學科交叉融合下的新工科與新設置專業建設、三級專業認證體系建設等方面發力,也將在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提升課程、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方面進行謀劃和布局;將在最具有代表性和展示度的國家教學成果獎方面持續用功,確保實現突破,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思政為綱:實施鑄魂工程,強化思政育人,推進專業思政建設
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在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上,推進專業思政建設,促進思政教育、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深度融合。一是深入踐行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在新學期,我校課程思政教研中心線上平臺將正式投入使用,通過樹立先進典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聚合數字資源、打造課程思政示范案例庫等一系列舉措,為推動數智化賦能大思政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落實鑄魂工程,在深化課程思政建設、豐富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的基礎上,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推進專業思政建設,逐步構建“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循序漸進、效果凸顯”的專業思政體系,將遴選做得好的專業作為示范專業進行宣傳推廣。
育人為要:實施精新工程,推進六項計劃,建強本科育人要素
通過推進“產教融合”“專業強基”計劃,夯實專業建設基礎,深化產教融合,開辟合作新路徑;完善專業建設維度,打造育人新范式。一是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扎根行業辦教育,在專業、課程、教材、師資隊伍、實驗平臺建設等方面開辟合作新路徑;二是持續建好19個國家級和22個市級一流專業,順利完成各項階段驗收;三是深化新工科新文科以及新管科新藝科建設,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發展;四是強化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專業綜合評估,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五是持續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照認證標準,做實做好各項配套工作,專業認證也是教育部后續開展專業三級認證的一個重要環節;六是針對目前輔修專業學生修讀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優化輔修專業培養方案,增大輔修專業的吸引力;積極擴充微專業數量,將微專業課程群與個性化選修課打通,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多的資源供給。
借助“課程培優”“課程提質”計劃,不斷提升課程建設質量。通過豐富課程建設類型,提升課程建設質量,構建知識新體系。一是持續建好國家級和市級一流課程,順利完成各項階段驗收;二是建設有理工特色的項目式課程體系,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發揮博士點學科、一流學科建設優勢,以學科帶動專業建設,強化學科交叉課程建設;四是支持人工智能賦能課程建設,每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和新工科專業建設3門專業+人工智能融合課程;五是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吸引企業人員深度參與課程建設,與行業標準、前沿技術對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行業技術發展;六是通過2024級培養方案執行,建好個性化課程庫,為不同專業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課程資源。
以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導向,不斷提高教材建設質量。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黨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在教材編寫、審核、選用使用等各環節,嚴格落實各級教材管理實施方案;二是立項建設一批充分體現新工科、新文科、新管科、新藝科教學改革和科研成果的精品新形態教材,數智賦能轉型,創新教材建設,為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教師能力提升”計劃,提高師資建設水平,由“雙師型”教師向“工程師之師”轉變,提升教師新境界。一是進一步強化有組織的教學,發揮基層教學組織功能,借助課程、教材、教改項目、能力培訓、產教融合等環節,提高“雙師型”教師數量和水平;二是大力弘揚工程師之師的理念,為教學名師和科研大咖創造條件,鼓勵其爭做教育上的貢獻者、技術上的領軍者、思想上的引導者,成為真正的“大先生”。
實施“科研反哺教學”計劃,充分發揮在研科研項目的溢出效應,教務處將聯合科技處,鼓勵其在研的六類及以上級別科研項目,指導至少1名本科生實質性參與項目、凝練至少1項本科教學案例或轉化1個/套本科教學教具、形成1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或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或學科競賽項目,切實形成科研反哺教學的濃厚氛圍。
質量為本:提升管理效能,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改變評教與評學模式,創新管理新方式。改變目前的聽課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借助線上聽課系統,督導教師注重教師授課質量,AI技術實現抬頭率和互動率的統計,相對客觀反映課程授課情況。教務處將與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各學院一起,構建起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讓每一位教師能夠用心授課、每一位學生能夠用心聽課、每一堂課都是高質量的教學相長課堂。
啟動新一輪市級教改項目結題與申報以及新一輪教學成果獎評選。一是做好2023年市級教改項目的結題工作,與新一輪市級教改項目的申報工作和新一輪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項目的申報與立項工作。二是圍繞教育思想觀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實踐育人、教學及教學管理改革、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匯總新成果,凝練新成就,啟動新一輪教學成果獎評選,為市級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申報做好積累。